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6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1229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1639篇
基础科学   136篇
  907篇
综合类   4999篇
农作物   2355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761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89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明确矮秆早熟高粱品种吉杂141在佳木斯地区的合理栽培密度。[方法]以吉杂141为研究对象,在大田生产试验条件下,采用平播的方式,设置15万、20万、25万、30万、35万株/hm2共5个栽培密度,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吉杂141的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群体光合势和总光合势增加,株高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逐渐下降,生物产量上升,千粒重和单穗重下降。[结论]初步明确在佳木斯地区采用平播方式吉杂141最适栽培密度为20万株/hm2,产量可达9 203.36 kg/hm2。  相似文献   
72.
文章旨在研究绒山羊皮肤生物钟基因clock、tim、per1和cry1的表达模式,进而分析其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生物钟基因形成一个转录-翻译反馈环,通过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生长周期进行高表达,激活per1和cry1基因的转录-转化过程,从而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调控下进行有节律的表达。结果表明,这些生物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依次为:clocktimper1cry1;皮肤次级毛囊兴盛期,高振幅clock、per1、tim、cry1的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4∶00、08∶00、08∶00、16∶00;皮肤次级毛囊休止期,这些基因的高振幅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8∶00、04∶00、04∶00、16∶00。另外,cry1、pe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正反馈循环中被激活,tim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的负反馈循环中被激活。因此,clock、tim、per1和cry1调控下运行的钟基因反馈环是绒毛生长呈周期性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过3 a的试验研究表明:采取林地垦复、抚育、管理、施肥、整形修剪、林地覆草、林分调整改造等丰产管理措施对油茶的冠幅、根幅、抽生枝梢数、枝梢生长量、产油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4.
文章介绍了在茂名市国营八一林场营建橄榄基因库的方法及管理措施,并于2006年对基因保存库的成活率、生长量、结果株率、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果实性状等作了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苗圃嫁接成活苗上山造林及上山定砧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橄榄基因库的营建;(2)基因库收集了广东主要橄榄栽培区7个县(市)11个农家品种81个优良单株,移栽及嫁接株共保存1 210株,保存率达95.65%,无性系结果比例达79.01%;(3)2002~2004年嫁接成活率为50.46%~80.05%,接株年均生长量树高0.7~1.0 m,径粗2.2~2.9 cm,冠幅0.8~0.9 m。总体结果株率、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在嫁接4 a后分别为89.23%、1.11 kg和0.111 kg/m2,嫁接3 a后分别为69.61%、0.37 kg和0.054 kg/m2,嫁接2 a后分别为51.74%、0.15 kg和0.032 kg/m2;(4)橄榄单果质量4.63~12.64 g,果纵径2.63~4.00 cm,果形指数1.25~1.94,可食率78.51%~86.82%;(5)综合分析结果评选出g14、g18、g20、j1、p10、p8、g15、g2、g24、g27、x3、x4、x5、x6、g21、g32、g16、g33、g19、d15、d16、d7等22个为较优良无性系,其中又以g14、g18最优。  相似文献   
75.
在威宁的高寒山区,经过采用撩壕整地、高标准栽植、引进红富士和新红星等新品种、加强病虫害管理等措施建立的苹果园,经过观测,提高了园地肥力,增强了保水保肥能力,促进了地上树体的发育,第3年结果植株达到70%,第4年达95%,第5年全部结果,株均产量3kg,第10年以后每hm2平均产量已达到7500~15000kg,达到了优质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微量元素锌在金针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于金针菇培养期间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金针菇的茵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多糖含量、富锌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100mg/L的硫酸锌处理对茵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10mg/L处理的茵丝生长速度最快;10mg/L和100mg/L的硫酸锌处理对子实体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处理均可提高金针菇子实体多糖及其富锌量,以100mg/L处理的多糖含量最高、富锌量最大。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时浓度以100mg/L为佳。  相似文献   
77.
为在甘肃庆阳地区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了4个播期(A)、2个种植密度(B)、2种整枝方式(C)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黄秋葵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其次是种植密度,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不大,最优组合是A2B1C2,即播期3月30日、株行距30 cm×50 cm、不整枝,以及A1B1C1,即播期3月15日、株行距30 cm×50 cm、单秆整枝。  相似文献   
78.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封市金明区地力条件下,西瓜667 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22.08 kg、P2O512.97 kg、K2O 13.58 kg,最高产量为2974.998 kg,氮、磷、钾比例为1∶0.59∶0.62。  相似文献   
79.
李小丽  张婷 《长江蔬菜》2015,(20):80-81
针对中甘8号甘蓝种植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搭配不合理的问题,开展甘蓝基肥施用的 N、P、K 最佳配比、最佳追肥水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 N∶P2O5∶K2O 为13∶5∶7的洋洋复合肥加农家肥作基肥,甘蓝产量高、商品性好;每667 m2施用25 kg 的尿素作追肥,甘蓝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80.
An experiment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streptobacillary arthritis on mouse populations was conducted in maturing sorghum crops in mouse-proofed pens. There were three treatment pens and three control pens in which mice with and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streptobacillary arthritis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A constant mouse density (533 mice ha−1) was introduced to the pens by releasing 12 mice in each pen. The sex ratio of introduced mice was also constant by releasing in each pen nine males and three females. Mean track index was lower in treatment pens than in control pens, indicating that streptobacillary arthritis reduced the activity of mice. However, this was not translated into a reduction in other population responses. Mean mouse density at harvest, percentage of female pregnant at harvest, yield loss caused by mice and a feeding index (oil card index)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se findings was that mice with the clinical signs might be less active but were able to consume as much grains as mice without the clinical signs because food was in abundant supp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